近日,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法院通过行政案件败诉风险预警机制,成功化解一起因特殊工种退休资格认定引发的行政争议,促成行政机关主动纠错,实现劳动者权益保障与依法行政的双赢。
55岁的王师傅系四平市某化工企业改制职工,其人事档案记载1986年12月至1997年10月任硫酸车间操作工。企业三次改制后,王师傅以曾从事特殊工种为由申请提前退休时,人社部门核查发现其档案记载特殊工种年限为3年2个月,工资表显示为7年4个月,均未达到有毒有害岗位工作满8年的法定标准。因对认定结果不服,王师傅于2024年向铁西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承办法官经审查认为,本案争议焦点系企业改制导致的历史材料缺失问题。铁西区法院采取"双轨并进"审理策略:一方面召开专业法官会议,系统梳理特殊工种认定相关法规及类案裁判标准;另一方面开展实地调查,赴改制企业调取尘封30余年的考勤表、岗位津贴发放记录等原始凭证,并传唤5名退休职工作证。
经查,王师傅的职工登记表、履历表与1989年岗位津贴签收单相互印证,结合证人证言及企业情况说明,证实其实际从事硫酸车间有毒有害岗位累计满8年,符合提前退休条件。
基于查明事实,铁西区法院启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机制,向人社部门发出《行政案件败诉风险预警告知书》。该文书逐项指出被诉行政行为在事实认定、证据审查中存在的5项瑕疵,附最高法相关指导案例,并提出"启动自我纠正程序""补充调查证人证言"等3项整改建议。
人社部门收到预警后启动内部纠错程序,7个工作日内复函,15个工作日内重新作出行政认定。2025年3月,王师傅领取退休审批文件后主动撤诉。
承办法官指出,本案体现了行政审判"监督与支持并重"的理念:通过预警机制前移矛盾化解关口,既避免程序空转加重当事人诉累,又维护了行政行为的公定力。铁西区法院通过司法审查补强证据链条,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同时彰显司法温度,其败诉预警机制将个案审理延伸至类案治理,对法治政府建设具有示范意义。
来源:四平市中级人民法院
编辑:李志刚
吉 林 省 媒体求助维权热线 请联系 李 主 任: 130 1938 8122 (微信同号)
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强158 9819 5532
企业家权益保障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于晓荷 155 2468 2485
如有侵权及职业道德监督电话请联系北极海新闻:134 7867 1922(微信同号)
本头条号音频、视频及活动图文信息报道系「北极海新闻」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