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民权农商银行林七支行营业厅内上演了一场与电信诈骗分子的无声较量,凭借工作人员的敏锐洞察力和专业素养,成功识破并堵截了一起涉诈资金转移,为客户挽回经济损失5万元。
当天上午10点多钟,一个满头白发的60余岁老人和他的儿子神色匆匆地走进林七支行营业大厅。他们在等待办理业务时,不停地来回踱步,焦虑之情溢于言表,仿佛急需用钱。大堂经理杨亚苹注意到这一异常情况后,主动上前询问。交谈中,父子二人遮遮掩掩、支支吾吾,只是反复强调着急,不断询问前面客户的业务办理进度。杨亚苹还发现,他们紧紧攥着存单,口中念叨着要取现金,情绪十分不耐烦。
这一情景让杨亚苹联想起之前培训时经常通报的诈骗案例,心中顿时拉响警报。她一边耐心安抚父子俩,一边查看存单,发现存单为定期存单,尚未到期。便提醒提前支取会损失不少利息,父亲却表示不在乎,称儿子40多岁还未结婚,自己着急取钱给儿子买房。杨亚苹建议采用银行卡转账的安全交易方式,儿子却称没有对方卡号。这一回答让杨亚苹更加确信,这很可能是一起诈骗。
杨亚苹立即通过微信告知正在楼上办公的林七支行行长张博和运营主管孙洁,并继续与父子俩交谈,询问购买房子的相关信息,如小区位置、房价等。父子二人对此含糊其词,无法给出明确答案。此时,已来到现场的张博、孙洁和杨亚苹更加确定客户遭遇了诈骗。他们一方面稳住父子俩,告知大额取款需要提前预约;另一方面迅速报警,并向县反诈中心反馈情况。
林七镇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来到林七支行营业网点。出警民警与银行工作人员一同安抚客户,试图询问资金的真实用途,但父子俩仍未意识到自己被骗。关键时刻,张博想到让其家人来做二人的工作,于是就拨通了父子俩所在村村支书的电话,请求村支书联系客户的其他家人。很快,村支书咨询其家人后通过电话反馈了信息,称客户在两天前已通过支付宝向陌生人转账2万元,当时家里人已经进行了劝阻,但是父子俩坚信不是骗人的,今天偷偷跑出来取钱就是想再用这笔钱进行转账。了解该情况后,在场民警检查了客户手机后发现,前一笔交易对方并非正规房产交易对象,而是以许诺存款高息回报为诱饵骗取储户资金。
经过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的耐心劝说、解释与开导,父子俩逐渐认清了网络高息存款诈骗的本质,情绪也稳定下来,最终打消了取现金的念头。
林七支行工作人员凭借敏锐的风险洞察力、扎实的反诈技巧与高效应急举措,不仅成功堵截一起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还守护住了一位年迈父亲的养老钱。每一次成功拦截电信网络诈骗的行动,都是对公众财产安全最有力的保护,是每一名银行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民权农商银行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全面加强账户风险防范和员工反诈学习培训,加强与公安机关协助配合,积极履行金融机构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筑牢金融反诈“防火墙”,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为营造良好金融环境贡献农商力量。
翟进升 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