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的风筝记忆丨李云庭:儿时的风筝 悠悠的春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7:48:00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每当春日的微风轻柔地拂过面庞,这些诗句便悄然在心底响起。儿时那些与风筝相伴的春日时光,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带着独属于乡村的质朴与温暖。

在乡村,春天的脚步总是格外清晰。冰雪渐融,沉睡的大地慢慢苏醒,树叶怯生生地抽出嫩绿的新芽。春风如同一位温柔的母亲,轻轻抚摸着世间万物,带来丝丝暖意。太阳也变得红彤彤的,毫不吝啬地洒下光芒,暖烘烘地照耀着大地。孩子们纷纷褪去厚重的冬装,穿上轻便的毛衣线衣,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春天的怀抱。

对儿时的我来说,春天最有趣的事莫过于放风筝了。那时的风筝,大多是自己动手制作的。记得有一年,看到爸爸周末在家稍有空闲,我便像只欢快的小鸟,缠着爸爸帮我做风筝。爸爸微笑着应了,然后开始翻箱倒柜地找工具。挂在门帘上的竹篾,成了风筝骨架的材料;缝衣服的线,摇身一变成为捆绑风筝的“生命线”;那把裁剪衣服的剪刀,在爸爸手中灵活舞动;家里积攒的五颜六色的纸,如同等待被唤醒的精灵;再用面糊精心熬制出胶水,一切准备就绪,一场风筝的诞生之旅就此开启。

爸爸为我做的是蝴蝶风筝。他先将竹篾弯成鸭梨形,动作娴熟而又专注,仿佛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接着,他用绳子仔细地将四个同样的形状系好。随后,一根长竹篾被弯成萝卜形,作为蝴蝶的身子。爸爸将四个鸭梨形稳稳地绑在身子两侧,蝴蝶那灵动的大翅膀便初具雏形。再制作一个小巧的纺锤形作为蝴蝶的头部,每个交叉处都用细线紧紧捆扎,确保牢固。

接下来是糊纸环节。我在一旁兴奋地帮忙挑选颜色,鲜艳的红色、黄色被选中用来装饰翅膀,棕色的纸糊在蝴蝶的身子上,绿色则赋予了蝴蝶头部生机。爸爸用剪刀将纸张细心裁剪,再均匀地涂抹上胶水,小心翼翼地将纸糊在做好的骨架上。之后,他拿起毛笔,在蝴蝶翅膀上精心绘制圆圈图案,原本单调的风筝瞬间变得生动起来。等胶水干透后,一根长长的纳鞋底线被牢牢地拴在蝴蝶架上,一只承载着我满心期待的蝴蝶风筝终于大功告成。

第二天上午,我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去村头的麦地里放风筝。麦苗刚从土里探出头来,整个麦地像一块柔软的绿色绒毯。我紧紧扯着线,爸爸在后面高高举着风筝,“我跑啦,爸爸!”我大声喊道,随后像只脱缰的小马驹般向前冲去。爸爸松开手,风筝在我的奔跑中缓缓升起,越飞越高。我仰望着天空中那只美丽的蝴蝶风筝,心也跟着飞扬起来,满满的暖意涌上心头。

“哎呀,风筝有点歪啦!”我焦急地喊道。爸爸赶忙说:“别慌,把线稍微调整一下,左边松一点,右边紧一点。”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风筝又稳稳地翱翔在天空。放眼望去,田野上到处都是放风筝的孩子,五颜六色的风筝在空中争奇斗艳。有展翅翱翔的老鹰,有轻盈飞舞的蜻蜓,还有威风凛凛的孙悟空、憨态可掬的猪八戒……大家一边奔跑,一边大声呼喊着,比试着谁的风筝飞得更高。“看我的风筝,都快飞到云彩里去啦!”一个小伙伴兴奋地叫嚷着。“我的也不差,马上就超过你啦!”另一个小伙伴不甘示弱地回应着。欢笑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为春日的田野增添了无限生机。

后来,我还参加了学校的风筝比赛。虽然因为风筝线短,最终没能获得大奖,但看到漫天飞舞的风筝,那种喜悦和满足至今难忘。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风筝琳琅满目,孩子们再也不用像我们当年那样辛苦制作。但每当看到孩子们在博物馆门前或公园放风筝的身影,我总会想起儿时那段与风筝相伴的美好时光,那是乡村生活给予我的最珍贵的礼物,饱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纯真的童年欢乐,在我的记忆深处熠熠生辉。在这美好的春日里,那一只只风筝,承载着的不仅是儿时的欢乐,更是对往昔岁月深深的眷恋。

(作者:洛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李云庭)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老铁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66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