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ETF市场迈入4万亿时代 公募“座次”悄然生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00:33:00    

作为公募基金市场扩容的核心引擎,国内ETF产品规模突破4万亿元大关。

据Wind统计,截至4月21日,各类型上市ETF的总规模合计达到40399.23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了约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内新增的3100多亿元ETF规模,主要由股票型ETF、跨境型ETF、商品型ETF、债券型ETF贡献,这几类ETF的规模分别增加了769.63亿元、733.92亿元、812.00亿元、652.96亿元。

其中,长线资金偏好的宽基ETF仍为“吸金”主力,而港股通ETF、黄金ETF的规模增量也相当可观。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ETF市场迅速壮大,公募基金的竞争格局逐步明晰。在ETF赛道,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华泰柏瑞基金稳坐行业前三“宝座”,而在第二梯队内,各家基金公司的排名仍存变数。

“国内ETF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整体处于集中度深化与结构演进并存的非稳态竞争阶段。”一位公募基金业内人士指出。

多只ETF规模创新高

近期,在外部扰动下,大量长期资金借助ETF入市。4月7日以来,中央汇金公司、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等先后“官宣”了有关增持ETF的事项。

据Wind统计,截至4月21日,股票型ETF自4月7日以来合计净流入了1987.25亿元,其中,“国家队”、国资投资机构等长线资金偏好的宽基ETF为“吸金”主力。

例如,4月7日—4月21日,市场上4只规模较大的沪深300ETF合计获得净流入1342.00亿元;上证50ETF、中证500ETF、中证1000ETF也分别获得了超百亿元净流入。

部分二级市场上的资金转化为基金份额的净申购。

4月7日—4月21日,基金份额增长数量较多的产品包括: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南方中证1000ETF、嘉实沪深300ETF,这些产品的基金份额分别增加了71.98亿份、71.24亿份、64.43亿份、64.31亿份、52.06亿份、44.23亿份。

紧随其后的是华夏中证1000ETF、南方中证500ETF、易方达科创板50ETF、广发中证1000ETF,这些产品的基金份额增加了24亿份至34亿份不等。

若拉长时间看,截至4月21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南方中证500ETF的基金份额较2024年底分别增加了81.25亿份、91.47亿份、59.46亿份、47.59亿份、57.49亿份、20.14亿份。

在此背景下,多只核心宽基ETF的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并为股票ETF贡献了重要的规模增量。

据Wind统计,截至4月21日,全市场共有6只ETF的规模超过千亿元,均为宽基ETF。

包括: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南方中证500ETF,规模依次为3781.90亿元、2609.60亿元、1911.58亿元、1669.70亿元、1657.03亿元、1099.74亿元。

相较2024年末,上述6只“千亿ETF”的规模分别增加了185.61亿元、146.66亿元、271.50亿元、105.79亿元、141.91亿元、82.25亿元。

另外,其他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也为ETF市场的规模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对此,商品型ETF、跨境型ETF、债券型ETF的规模增长就是佐证。今年内,这三类ETF的规模分别增加了812.00亿元、733.92亿元、652.96亿元。

据Wind统计,在跨境型ETF中,今年内规模增加了100亿元以上的产品共有2只: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工银瑞信港股通科技30ETF,规模分别增加了210.45亿元、116.61亿元;在商品型ETF中,年内规模增加100亿元以上的产品共有4只,均为商品型黄金ETF,其中,华安黄金ETF的规模大增了331亿元。

需要提及的是,上述ETF的净值表现也助推了其规模增长。截至4月21日,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工银瑞信港股通科技30ETF、华安黄金ETF今年以来的回报率分别达到10.95%、14.53%、30.50%。

竞争加剧

在ETF市场迅速扩容的过程中,公募基金的竞争格局逐步明晰。

行业集中度依旧较高。据Wind统计,截至4月21日,ETF规模排名前十基金公司“拿下”了超过七成的ETF市场份额。

具体来看,截至4月21日,旗下ETF资产净值(使用最新场内规模,下同)排名行业前十的基金公司依次是: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富国基金、广发基金、国泰基金、华宝基金、博时基金。

其中,仅有华夏基金的ETF规模达到7000亿元以上,为7040.12亿元,较第二名易方达基金的6377.13亿元多出了660多亿元规模;而第三名华泰柏瑞基金旗下的ETF规模为4884.47亿元,距离第一名、第二名仍有不小的差距。

在第五名至第十名中,旗下ETF资产净值超过2000亿元的基金公司共有2家:南方基金、嘉实基金,其ETF管理规模分别为2648.32亿元、2521.62亿元。

富国基金、广发基金、国泰基金、华宝基金旗下ETF的资产净值均在1600亿元以上(不超过1690亿元),差距相对较小,这也意味着行业第六至第九名的竞争较为激烈。

事实上,对比2024年末的数据来看,上述几家基金公司的排名已发生了变化。

据Wind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公募基金ETF规模排行榜上,华宝基金位列行业第六名,富国基金则排在第十名。

今年以来,富国基金旗下的ETF规模增加了380多亿元,排名上升至第六名,而华宝基金的ETF规模微减了7.9亿元,排名掉至第九名,博时基金旗下ETF规模虽然增加了140多亿元,但排名也下降了一名。

此外,截至4月21日,旗下ETF规模排在行业第十一名至第十五名的基金公司依次是:华安基金、银华基金、汇添富基金、天弘基金、海富通基金。其中,除了前两家基金公司的ETF规模超过1000亿元,其他3家基金公司的ETF规模均在700亿元左右。

在该梯队中,各家公司的规模差异较小,座次排位也存在较大的变数。

另一组年度数据也能反映出公募基金在ETF赛道的竞争格局。

晨星(中国)研究中心王珊指出,截至2024年底,国内排名前三的ETF提供商的合计市占率从2023年底的46.4%提升到48.6%,排名前十的ETF提供商的合计市占率也从2023年底的78.9%提升到81.2%。除了前三大公司外,其他公司的排名几乎每年都有波动,由此可见国内ETF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整体处于集中度深化与结构演进并存的非稳态竞争阶段。

红利资产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基金公司层面,ETF增量资金将对A股市场带来显著影响。

第一,“国家队”增持ETF有助于稳定市场,并优化投资者结构。

经过复盘,天风证券策略团队发现,每当A股市场处于阶段性低点、市场情绪低迷期或是流动性矛盾紧张时期,中央汇金公司均会成为市场的流动性提供方,通过买入ETF基金等形式稳定市场。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向记者指出,近期“国家队”和央企增持ETF的举措对市场产生了多方面积极影响。通过增持ETF,“国家队”和央企直接向市场注入资金,缓解了资金面压力,有助于遏制市场下跌趋势,稳定投资者信心。

“增持行为也向市场传递了政策支持的信号,有效缓解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减少了市场‘踩踏’风险,维护了市场秩序。此外,‘国家队’和央企的增持行为为市场树立了价值投资的典范,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通过ETF渠道入市,优化了市场投资者结构,促进了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他谈道。

第二,红利资产、科技产业有望受益。

李一鸣认为,除了宽基ETF外,红利主题ETF可能受益于国家队的增持。红利主题ETF通常投资于高股息率、稳定分红的上市公司,符合“国家队”和央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增持红利主题ETF有助于分享企业成长红利,同时获取稳定的股息收益。

此外,他指出,科技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家队”和央企增持科技主题ETF可以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配置层面看,ETF投资应避免押注单一资产。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ETF投资应注重长期价值,避免短期投机行为。通过长期持有优质ETF,可以分享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红利。其次,投资者应构建多元化的ETF投资组合,涵盖不同行业、不同风格的ETF,以降低单一资产的风险。”李一鸣指出。

在李一鸣看来,选择ETF产品时,投资者应关注基金管理人的实力、ETF的跟踪误差、流动性等因素,选择管理规范、跟踪精准、流动性好的优质ETF产品。另外,投资者应定期评估投资组合的表现,根据市场变化和个人投资目标,适时调整投资组合的配置比例,优化投资结构。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老铁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66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