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外骨骼消费突然火爆,会长成每个人的器官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5:05:00    

媒体报道,最近,杭州一家科技公司在购物平台上架了一款售价为2500元的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面向个人用户销售。上新短短15秒,几百台就宣告售罄。这款“爆品”是企业首次针对个人用户推出千元售价的消费级产品,此前他们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全国已有60多万人使用,部分产品售价百万。

早期外骨骼主要用于军事和医疗康复(如帮助截瘫患者行走),如今已渗透到工业、物流、养老、消费级健身等领域。例如生产线上的“机械外骨骼护甲”可减少工人腰部负担;物流上的外骨骼,可以降低分拣员肌肉劳损;更有用于老年人辅助行走的外骨骼。这一类产品购买者,既有帮家中老人购买的中青年,也有因为运动损伤导致膝关节或髋关节疼痛的年轻人,还有不少感觉自己体能下降但又热爱旅游的退休中老年人群。

外骨骼之所以能撬动起一个规模庞大的新增长极,意味着它能匹配真实需求,属于从实验室往商业化比较成功的案例。借用专家的话说,外骨骼的风潮本质上是技术成熟度曲线进入“实质生产高峰期”的体现。

老人行动不方便,追问是什么不方便,那其实就是腿,再具体就是膝关节。人们到了旅游景区不敢爬山,不是没力气,可能是腰不行。但是外骨骼定位非常精准,真正是对应着人体的生理痛点和极限而来,因此它直接可以成为很多人的“替代腿”。现在出门玩要穿运动鞋、带登山杖,现在开始带外骨骼,或许不远的将来,它就是个户外标配。

如今,汽车厂商如本田、机器人公司如波士顿动力、互联网巨头如谷歌已经纷纷入局,带来跨领域技术整合。相比于人形机器人这种颠覆性的创新成果,外骨骼带给消费者的联想与消费空间一点也不小。不是每个科技企业都要做完美的人形机器人,但是改良并加入外骨骼的开发大军也不无可能。特斯人形机器人的关节控制算法已经可迁移至外骨骼。通过开源生态,加上外骨骼接口标准化之后,降低开发门槛,这样一来,进入千家万户的速度,就会比一个机器人快得多。

当然,外骨骼消费还只是起步,还是属于新人类和医疗机构的首选,要让家庭完全接受,除了价格,其产品生命也是很重要的。回想一下,多年前很多富裕家庭都会给家里买一台数万元的按摩椅。如今还能看到这些按摩椅的存在吗?大部分都在AI浪潮前,因为没有智能与网联能力,加上机械寿命问题而淘汰了。

作为人类突破生理极限的“增强科技”的里程碑。外骨骼消费要保持常青,自然也要像智能手机一样,从专业工具演变为大众消费品。以智能化和网联度,易用得就像人的一个器官,成为人机协作的重要突破,成为支撑身体的无形伴侣。相反,如果仅仅停留在按摩椅这样的一种外在的脱机存在,那么生命力也是有限的。

文| 记者 戚耀琪图| 互联网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老铁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66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