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日21时开始,我市迎来大风天气,至12日16时,沧州全区平均风力7~8级,最大风力9~11级,其中,最大风力出现在沧县沧东开发区,风速达到28.5米/秒,相当于11级大风。对此,我市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力做好各项防范应对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农业农村局连夜组织专家召开科学应对分析研判会,针对渔业、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等领域,制定科学应对措施。组织各渔港加固港口停泊船只锚缆,检查救生、通讯设备,避免因大风造成渔船断缆碰撞、火灾等事故。指导种养殖主体和农户采取相关措施,降低不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派出10个督导包联和专家指导组下沉一线,分片包县开展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针对设施农业,市农技专家及时到相关县(市、区),指导农户和各种植主体检查棚体骨架、压膜线、地锚等关键部位,修补破损棚膜;督促农户关闭通风口和棚门,防止“风鼓效应”掀翻棚膜。采取迎风面加密压膜线、用钢管竹竿增设临时支撑杆、在大棚内部吊挂重物等措施增强设施抗风能力。在畜禽养殖方面,督促各养殖主体做好畜禽圈舍设施设备维护,及时对养殖圈舍、水、电等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巡查、检修、加固。为保障广大居民安全用电,国网沧州供电公司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优化156个抢修布点,1067名抢修人员严阵以待,82台发电车、发电机组满油待命,为维持正常用电和处置突发电力故障做好充足准备。针对重点线路、关键设备,国网沧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展开特巡,累计巡视线路864条次,及时清理处置彩钢瓦、树障等隐患。大风天气值守期间,国网沧州供电公司实行24小时在岗值守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巡视3000余次,同时与全市9家化工园区建立应急联络机制,与162家重点化工企业进行密切沟通与信息共享,及时协助用户开展风险隐患处置。极端大风天气给我市交通运输安全带来挑战。4月11日,市交通运输局紧急安排部署应对工作,与气象、应急管理部门建立实时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出租车电子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交通管制措施,确保第一时间传递实时路况信息等。对邯港高速南运河特大桥挂篮施工现场、G18荣乌高速改扩建工程、市管路段及国省干线等进行不间断巡检,及时对倒伏灯杆、树木、道路沿线标识牌等进行加固。各县(市、区)农村公路部门也加大了巡查频次,重点检查急弯陡坡、桥梁涵洞等易受大风影响路段,以及标志标牌、护栏、行道树等设施稳固性,对松动标志标牌、宣传牌等进行了加固或拆除;督促施工单位落实防风措施,加固了围挡、工棚等临时设施。根据路面实时状况,对部分路段出现的倒伏树木和路面吹落物进行及时清理。此次大风,沿岸海域及沿海地区最大风力达9~10级。为确保港口船舶设备安全,沧州综合港海事处、沧州大港海事处、沧州港务集团、国能黄骅港务公司、黄骅边检站等相关部门的一线坚守职工迅速投身到紧张的防风保畅工作中。各单位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持续关注气象信息和预警,做好信息发布及大风等恶劣天气提前预判工作,全方位梳理生产区域潜在风险点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同时,加固移动物品与锚链,提前储备燃油、淡水、食品及应急物资,确保抢险设备随时可用;部署应急拖轮做好值守,实时应对港内外紧急情况,通过动态监测与高效响应全力确保港区安全。来源:沧州日报 记者 尹君伊 孙晓卉 刘 杰 王汝汀 杨昊文 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