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六大行年报揭秘:农行利润增4.7%,中行员工年薪超36万,谁在逆势加码房地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8:36:00    

文|WEMONEY研究室,作者|王彦强

目前,六大国有银行2024年年报已全部披露完毕。

WEMONEY研究室根据年报数据梳理,2024年六大国有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52万亿,同比微降0.27%;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万亿,同比微增1.78%,日赚38.4亿元。

从盈利来看,各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农业银行增幅4.72%居首。从营收来看,两降四升,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微降,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同比微增。其中,农业银行增幅2.26%居首。

2024年,整体六大国有行净息差持续承压,但不良贷款率整体较上年末有所下降。截至2024年末,六大行资产规模合计达到199.68万亿,同比增长7.87%。其中,贷款总额118.03万亿,同比增长8.8%;存款总额140.07万亿,同比增长4.83%。

在房地产贷款方面,六大行整体较上年末减少3500亿元,农行降幅最大,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较上年末有所增长。

六大行利润普增,农行增速最快

从营收方面来看,六大行两降四升,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218.03亿元、7501.51亿元,同比减少2.52%和2.54%;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105.55亿元、6300.90亿元、3487.75亿元和2598.26亿元,同比增长2.26%、1.16%、1.83%和0.87%。

六大国有银行2024年财报数据,来源:Wind

农业银行以2.26%的营收增速,位居六大行之首。在营收绝对金额方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四家在6000亿之上,工商银行仍稳居榜首,达8218.03亿元,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次之。

在净利润方面,2024年六大行均实现正增长。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658.63亿元、3355.77亿元、2820.83亿元、2378.41亿元、935.86亿元和864.79亿元,同比增长0.51%、0.88%、4.72%、2.56%、0.93%和0.24%。

从绝对金额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均超3000亿元,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超2000亿元,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归母净利润正向千亿规模迈进,其中,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最快,同比增长4.72%。

从资产规模来看,2024年末,六大行资产规模合计199.68万亿,同比增长7.87%;其中,工商银行以48.82万亿继续领跑,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资产规模均超30万亿,分别达43.24万亿、40.57万亿和35.06万亿。其中,农业银行超建设银行2.67万亿。

净息差继续收窄,存贷款增速承压

2024年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的存款总额分别为34.28万亿、28.24万亿、29.79万亿、23.84万亿、15.29万亿和8.63万亿,分别同比增长3.92%、3.73%、4.74%、5.49%、9.54%和2.74%。六大国有银行合计存款总额为140.07万亿,同比增长4.83%。

六大国有银行2024年财报数据,来源:Wind

同期,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的贷款总额分别为28.37万亿、25.79万亿、24.86万亿、21.54万亿、8.91万亿和8.56万亿,分别同比增长8.76%、8.33%、10.16%、8.22%、9.38%和7.52%。六大国有银行贷款总额合计118.03万亿,同比增长8.8%

其中,邮储银行的存款增速最高,达到9.54%,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次之;在贷款方面,农业银行的贷款增速最高,达到10.16%,邮储银行和工商银行次之。

整体而言,相较过去几年,六大行的存、贷增速下降明显,但总的贷款增速仍然超过存款增速。

在净息差方面,2024年,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87%、1.51%、1.42%、1.42%、1.40%和1.27%,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14个百分点、0.19个百分点、0.18个百分点、0.19个百分点、0.19个百分点和0.01个百分点。

对于净息差收窄,业内专业人士表示,2024年,受LPR下行、存量按揭利率调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使得商业银行贷款收益率下降较多。展望2025年,息差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此外,在资本充足率方面,六大行的资本充足率均实现提升。截至2024年末,工商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9.39%,农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8.19%,建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9.69%,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率也分别提升至18.76%、14.44%和16.02%。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分别发布公告,拟通过定向增发A股股票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计划募集资金共计5200亿元。在四家银行定增预案中,财政部将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提供支持,拟合计出资5000亿元。

资产质量整体稳定,股息率在5%左右

2024年,六大国有银行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4%、1.34%、1.31%、1.3%、1.25%,较上年末分别下滑0.02个百分点、0.03个百分点、0.02个百分点、0.03个百分点、0.02个百分点。其中,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83%,较上年末微增0.07个百分点。

六大国有银行2024年财报数据,来源:Wind

当然,为了进一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部分银行也在持续增加拨备。

数据显示,2024年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14.91%、201.94%、200.60%,较上年末分别上升0.94个百分点、6.73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其中,中国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上升最大。

也有银行下调风险拨备,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33.60%、299.61%和286.15%,较上年末分别下降6.25个百分点、4.26个百分点和61.42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6家国有行中,农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最高,达到299.61%。邮储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降幅最大,达到61.42个百分点。整体来看,6家国有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都在200%以上。

从各大国有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包括公司贷款和个人贷款)来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分别为71939.27亿元、58977.28亿元、62036.12亿元、72689.63亿元、19942.79亿元和26907.36亿元,合计31.25万亿。

整体较上年减少3500亿元。其中,工、农、中、建四大行的房地产贷款均同比减少,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有所增加。截至2024年末,邮储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为26907.36亿元,较上年增加996.59亿元。其中,公司贷款(房地产业)3085.9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55.04亿元;个人住房贷款23821.4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41.55亿元。

交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为19942.7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25.65亿元。其中,公司贷款(房地产业)5276.7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5.95亿元。个人住房贷款14666.0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7亿元。

而从工、农、中、建的房地产贷款降幅来看,农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降幅最大,较上年末减少了1919.5亿元。其次为建设银行,较上年末减少1547.94亿元。

从加权净资产收益率(ROE)来看,前三甲分别为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分别实现加权净资产收益率10.69%、10.46%、9.88%。

从每股收益来看,只有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在1元以上,其余银行都在1元以下。数据显示,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别为1.31元、1.16元、0.98元、0.81元、0.75元、0.72元。相较去年同期,整体变动不大。

从分红派息来看,六大国有银行的股息率近年来都保持稳定。在2024年年报中,六大国有银行纷纷公布了分红方案,中国银行拟每10股派息1.216元(税前);农业银行拟每10股派发1.255元(含税);工商银行拟每10股1.646元(含税);建设银行拟每10股2.06元人民币(含税);交通银行拟每10股派发1.97元(含税);邮储银行拟每10股普通股派发人民币1.139元(含税)。

整体来看,六大国有行(加上中期分红)分红收益率基本都在5%左右,分红率保持在30%。值得一提的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将2024年的股价涨幅写进了年报,可见国有大行对市值管理的重视。如工商银行2024年A、H 股股价(不复权)年度涨幅分别为44.8%、36.4%。农业银行A 股、H股股价年度涨幅分别为 55%、58%。交通银行2024年的A 股和H股股价涨幅也均超 40%。

5家员工人均薪酬超30万,中行人均36.27万领跑

按照集团统计口径,2024年,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的员工人数分别为454716人、415159人、376847人、312757人、197631人和95746人。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从员工人数变动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员工数量出现下降,分别减少4093人和24人。其他四家银行的员工人数出现上涨,其中,中国银行上涨人数最多,员工人数增加5826人。

从人均薪酬来看(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以及社保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为36.27万元、35.89万元、35.29万元、34.82万元、32.41万元和29.61万元。

从以上数据来看,中国银行以36.27万元的人均薪酬位列六大行之首。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六大国有银行的整体人均薪酬相差不大。

从变动幅度看,六家银行中,5家人均薪酬上涨,1家下降。其中,农业银行2024年人均薪酬较2023年上涨4.97%,为六大行中涨幅最大的银行,而邮储银行人均薪酬较2023年下降0.19%,

从高管持股情况来看,六大行中只有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少数高管持有自家股票,其余四大行的高管及其重要人员均未持股(包括董事长)。

据Wind数据显示,建设银行行长张毅持有0.98万股,首席财务官生柳荣1.75万股。而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持有50万股,首席风险官刘建军持有22万股,董事会秘书何兆斌持有9.67万股,业务总监涂宏、林骅分别持有12万股、20.21万股和10.45万股。

从高管薪酬来看,交通银行薪酬最高的高管为首席风险官刘建军,薪酬为137.78万元。其次为,业务总监(同业与市场业务)涂宏和董事会秘书何兆斌,二人2024年薪酬均为137.73万元。

建设银行薪酬最高的两位高管分别为首席信息官金磐石、首席财务官生柳容,二人的2024年的薪酬分别为137.37万元和137.40万元。而农业银行薪酬最高的高管为首席风险官武刚,其2024年薪酬为134.98万元;工商银行薪酬最高的高管为高级业务总监田枫林,其2024年年薪为134.47万元。

中国银行薪酬最高的高管有三位并列,分别为董事会秘书卓成文、业务管理总监兼风险总监赵蓉、首席信息官孟茜,其2024年薪酬均为131.57万元。邮储银行薪酬最高的高管为零售业务总监梁世栋,其2024年薪酬为105.38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六大行副行长的年薪基本在80万左右,其中,交通银行普遍较高。

六大国行加码金融科技投入

过去一年,六大国有行在做好以“五篇大文章”为牵引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金融科技的投入。

翻开2024年六大国有行的年报,可以明显的发现,AI人工智能、数字人技术、大模型、算力算法和服务器等热词频频出现。

而据年报数据统计,2024年六大国有行的金融科技投入共计1254.59亿元,较上年增长2.15%。其中,工商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为285.18亿元,占营业收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3.63%;金融科技人员达3.6万人,占全行员工的8.6%。

农业银行的信息科技投入为249.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51%;中国银行的信息科技投入为238.0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76%;科技条线员工14940人,占集团员工总人数的4.78%。

建设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为244.33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3.26%;金融科技类人员16365人,占集团员工总人数的4.34%。交通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为114.3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41%;金融科技人员9041人,占集团员工总人数的9.44%。邮储银行的信息科技投入122.9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53%。

整体来看,六大国有行的金融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都超过了3%,其中,交通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占比最高,工商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金额最大。工、农、中、建的金融科技投入都在200亿元以上,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也超过了100亿元。

工商银行行长刘珺在年报致辞中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大背景下,主动拥抱变革,努力以前瞻布局加速模式创新与价值重塑,才能缓解息差收窄环境下传统增长动能的日渐式微。

从各家的金融科技成果来看,2024年,工商银行率先建成全栈自主可控的千亿级金融大模型“工银智涌”,赋能20多类业务、200余个应用场景,催生出交互式对话交易、伴随式座席服务、智能化资金投放预测等数字助手,承担工作量相当于4.2万人每年。该项目也荣获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一等奖。

农业银行在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推进云原生数据湖建设,分行数据上云工程圆满收官。云计算应用方面,持续推进云原生能力建设,基于 PaaS 部署的应用比例达到 92.3%。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发布《中国农业银行“人工智能+”创新实施纲要》,制定人工智能与银行业务深度融合的智慧银行建设方法,推进“AI+”全面建设与深度应用。

中国银行也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2024年新增超900个业务场景。该行运用企业级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推进基层减负,覆盖超3000个场景应用,月均执行任务超20万次。同时,该行围绕算力、算法和数据,建立专职队伍并加快大模型技术创新应用,智能研发场景用户超3600人,使用量达170万次,月均生成代码超133万行。中国银行集团云平台总体规模达3.80万台服务器。

建设银行的“建行云”算力体系,截至2024年末算力规模为507.72PFlops,较上年增长9.58%,其中图形处理器 (GPU)等新型算力占比超23.39%。目前,已初步建成面向全集团用户的企业级金融大模型应用体系 ,截至2024年末落地193 项场景应用,研发技能达7000余个。

邮储银行依托自有大模型“邮智”,本地部署并集成DeepSeek-V3模型和轻量DeepSeek-R1推理模型。首先将DeepSeek大模型应用于“小邮助手”,新增逻辑推理功能,增强精准服务效能,并通过深度分析等功能,精准识别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和场景化的服务方案。

交通银行在2021年提出打造人工智能新名片的发展目标后,开始围绕降成本、控风险、创价值、优体验四大方向推进AI应用。考虑到AI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不确定性,甚至可能产生“AI幻觉”(即AI生成虚假或不准确的信息),目前交行采取“先对内、后对外,先局部、后整体”的策略,以确保AI应用的可靠性和可控性。

目前,交行已发布《交通银行“人工智能+”行动方案(2025—2026年)》,将进一步深化核心业务AI应用,在更广范围、更深层面推动AI创新实践,释放智能化红利。

在中国银行业协会披露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24)》显示,金融与人工智能有天然的契合点,AI大模型技术能够充分挖掘银行业的海量数据,而银行业具有适用AI大模型技术的丰富场景。当前AI大模型正推进我国银行业服务、营销、产品等领域的全面革新,催化“未来银行”加速到来。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老铁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66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