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出门遛弯,蓝天白云,连呼吸都透着清爽!”最近,泾河新城的居民们发现,家门口的蓝天却越来越“稳”了。这份“会呼吸的幸福”,背后是一群“蓝天卫士”的努力守护——泾河新城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大气办”)正用“绣花功夫”织密春季扬尘防护网。

源头治尘 普法强基+服务送暖
“以前总觉得扬尘是天气的‘锅’,其实不然,工地管理才是关键。”新城大气办工作人员介绍,“我们为辖区扬尘问题突出的项目工地量身定制了《建设工地大气污染问题一张表》,并逐条对项目进行帮扶指导,对存在问题逐一指导讲解,比如用绿网给裸土‘盖被子’、给渣土车‘洗澡’再上路等等。”
为了让更多工地“心中有数”,大气办把普法课堂搬到一线,发放手册、现场答疑,让法规从纸上“活”起来。3月以来,28份督办通知和11个内部整改项目,既敲了警钟,也传递了“整改不是终点,规范才是常态”的理念。
科技盯防 无人机“千里眼”+数据“透视眼”
卫星遥感+无人机双线巡查,这一整套科技感满满的立体监控网,精准锁定扬尘隐患,让58处疑似扬尘点位无所遁形。3月至今,已有24处点位完成整改,裸露的黄土披上了绿网。
对于违规渣土车,联合执法队也有妙招。交警、环保部门联手设卡,深化非道路移动机械车辆治理,全面遏制道路运输扬尘污染;联合交警部门,开展工程运输车辆联合执法5次,以“零容忍”的态度,对不按规定时间运输、不按规定线路行驶、运输途中滴漏抛撒、带泥上路、不覆盖篷布等行为开展专项治理。
长效“锁”尘 整改“回头看”+全民“总动员”
扬尘治理最怕“一阵风”,整改完成的工地得经受“回头看”考验。为此,新城大气办进一步加强了路面流动巡查管控,通过增加巡逻频次,持续有效打击违规行为,确保整治行动取得实效,并针对整治行动中发现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出整改要求并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限期完成整改,切实防止问题反复。3月份大气办共下发扬尘污染问题督办通知28份,落实项目内部处罚11个,行政处罚4起。
数据会“说话” 蓝天会“点赞”
“我们将持续加强扬尘治理,从严从实抓好扬尘污染防治各项工作,进一步增强全民保卫蓝天的责任意识,为辖区群众营造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大气办相关负责人说。
越来越多市民也加入了“蓝天朋友圈”。社区里,志愿者们教大家如何利用绿植减少裸土扬尘;校园中,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心中的“泾河蓝”。治扬尘,已不再是“独角戏”。(泾河新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