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刷医保卡购药时,收银台销售人员多了一个几秒钟的动作:扫包装盒上的“一药一码”,药品信息自动录入系统与购药人实名关联。有了这一步,医保基金购买的药品不可能再“回流”、假药无所遁形,大家共同的医保“救命钱”不会被非法套现。
药品实名扫码到底是怎么实施的?普通参保人还可以怎样用好药品溯源码,守好大家共有的医保“救命钱”?4月2日,在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广州市医疗保障局联合举办的2025年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上,广东省医保局副局长陈启坚详细介绍了药品溯源码的“隐藏用法”。
据悉,医保药品“一药一码”工作7月1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售出医保支付的药品都需要精准实名关联。

市民在现场向医保宣传人员进行咨询。
参保人六步用好药品追溯码
医保基金是大家共同的“看病钱”,如果有人故意购药回流套现,你能忍吗?医保部门表示:零容忍。根据国家医保部署,从今年7月1日起,强制要求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在销售医保药品时,必须扫药品追溯码,系统依码进行医保结算。
药品追溯码是药品包装上的编码,是药品的“电子身份证”,扫描药品追溯码,可以查询到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信息,实现药品溯源,不仅保障药品质量安全,还针对倒买倒卖、重复销售、虚假销售、串换销售等欺诈骗保行为,起到很好的防范和打击作用。
一盒药品的追溯码,只应有一次被扫码销售的记录,若重复出现多次,就存在假药、回流药或药品被串换销售的可能。一旦发现同一盒药品重复销售,系统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并向医保部门发送信息,让假药、回流药“无处藏身”。
陈启坚说,参保人在定点医药机构取药、买药时,也可自愿用国家医保局App扫码查询相关信息,一旦发现所购药品是此前别人消费结算过的,那就是回流药,应该坚决投诉、举报和索赔,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医保部门也将加强对药品追溯码信息的应用监管,发现可疑线索,或者接到举报线索后,将及时进行查处。
他提醒医保参保人,当下在定点医药机构取药、买药时,可以这样用好追溯码:一是买药要选择药品追溯码完整无损的药品;二要“盯紧”扫码,确认销售方扫码扫的是你所购的药;三要保留购药小票;第四,要验码,打开国家医保局App扫描追溯码查询药物是否有重复销售的记录;第五,假如发现回流药,坚决投诉举报;第六,用药后记得毁码,不要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直击:卖药扫码几秒完成 药品“真身”一览无遗
去年8月底,广州率先启动了定点医药机构医保药品追溯码采集试点工作,并在11月底完成了全市超过9000家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的医保药品追溯码信息扫码应用,累计上传追溯码7017.4万条,实现全市定点医药机构药品追溯码信息采集应用全覆盖。经过多轮系统升级,于本月1日起在全市定点零售药店全面铺开实施“一药一码”精准关联。
4月2日,记者在东川路某定点药店见到,市民使用医保卡购买药品时,收银员扫描药品外包装的条形追溯码后,药品的生产企业、日期、有效期、流向渠道等都会以弹窗形式显示出来,确认无误后与购药人的医保信息实现关联。整个购药过程多了几秒钟,对于购药者来说基本“无感”。而当记者提供了一盒已支付的药品请柜台尝试再次扫码使用医保支付,弹窗则显示“结算失败”,原因是“存在已上传追溯码”。
一位购药市民说,虽然药盒上一直都有条形码,但以前不知道这个追溯码有这么多用途,以后要好好把它用起来。
药店负责人则表示,医保药品扫追溯码的工作已经开展了半年多,扫码溯源有利于保护购药者的权益,对于药店来说也可以减少纠纷。
广州医保指出,各定点医药机构须严格落实国家医保局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采集要求,在采购、销售环节100%执行追溯码扫码核验,确保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杜绝串换药品、虚假销售等行为;各定点医药机构也应主动适应医保支付资格管理新规则,将合规管理融入日常运营,在保障参保人权益的同时,实现医药服务的质量提升。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周洁莹、何雪华 通讯员:粤医保、穗医保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